
大量民工外出,土地面临荒废,劳动力老龄化,如何助力农村发展?
统一管理土地,现在有新一代的新农民,国家把土地交给他们,对他种地发放补贴,老百姓享受失地钱,老人可以用失地钱,过好晚年生活,一举两德,地有人种,老年人的生活也解决了。
大家好!我是种植世界,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大量民工外出,土地面临荒废,劳动力老龄化,如何助力农村发展?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我老家是贵州遵义农村的,我们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了,家里剩下的全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读中小学的孩子。土地的确面临荒废的问题,劳动力的确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这问题如何破解?确实令人深思!
我思考了很久,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由于现在很多乡镇与村组没有特色,只靠农业种植留不住人,年轻人觉得没有前途,于是只好出门谋生,外出打工。土地荒废,那是不得已的事。所以,我更多的是从如何搞好特色方面考虑,这样就可能真的发展起来,吸引在外打工者返乡,将家乡建设得更好。我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内容如下:
一、以特色种植规划为重点,坚定地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
特色种植村,这太多了,全国各地到处都有的。在我家乡遵义,有专业的蔬菜村、辣椒村、葡萄村等,但不够专一,只是数量相对较多而已。我所说的特色种植,是比较专一的那种,全村每家每户必须种的,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海洋,全是一样的农作物。专一种植,可种的水果、蔬菜非常之多,比如专一种李、专一种桃、专一种梅、专一种梨、专一种姜、专一种菜等。
二、以特色养殖规划为重点,坚定地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牧业
特色养殖,这个相对比较比特色种植要难一些。但只要选好养殖品种,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也是不难做的。比如专一养牛、专一养兔、专一养鱼、专一养鸭、专一养鹅、专一养鸡、专一养鸽、专一养猪、专一养羊、专一养鳝、专一养鳅等,只要专心、专一、专业、专注,就能养出成绩。如果大家都朝一个方向努力,不出规模效应才怪。
三、以特色工艺品规划为重点,坚定地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加工业
这特色工艺品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有的村可能啥都没特色,但对有基础的特色工艺品村,则需要做出发展规划。大家知道贵州丹寨有个乌笼村吗?他们就利用当地竹子就地创业,鸟笼畅销国内外,每年销售鸟笼10万个以上。作为一个村125户人家的业绩,还是蛮可观的哈。很多村都有一些材料***,也有一些工艺人,做好将工艺人联合起来利用好当地***优势,需要做个详细规划,并坚定地执行,这很关键。稍加思索,就可能想出一些可发展之处,比如木制品、竹制品、土制品、炭制品等。
四、以特色土特产规划为重点,坚定地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土特产
土特产,就是当地几百年、几十年遗传下来的已有并继续发展的物品,这些物品可能是种植的,可能是养殖的,也可能是加工品,总之就是当一直拥有,并有很多年历史的东西。这种东莞难找吗?不,很容易的。比如腊肉、香肠、糍粑、糟辣椒、霉豆腐、煮豆豉、米酒、泡菜、酸菜、辣椒酱、羊肉粉、豆花面等,还有手工布鞋、手工炒茶等,有的直接可卖,有的需要真空包装。细想一下,是不是很多?
五、以特色风情民俗规划为重点,坚定地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旅游业
风情民俗,这一点倒是局限性很大,有的村寨可能根本就没有。不过这不用强求,有的可规划发展,没有的就不用管。如果没有有特点特色的风情民俗,看看有没有比较有特点的山山水水?有的话也可试着开发,但必须确保有特点、有特色,否则的话开发意义不大,开发了也挣不到钱。
总结:
如果做好规划,大家整齐划一的种植,能形成规模效应,就必定产生影响力,也容易出产量、出品质。通过现代媒体的宣传,让全国很多人都知晓,知名度起来了,就不会缺市场,产品好卖,能卖出去,农民家庭每家每户都有钱赚,就能调动大家积极性,专一种植就能发展得更好。
农民工外出打工,家庭土地荒废了。农村俗话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就是哪里收益高就向哪里跑,这说明打工比在家种地要强些,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我出生在农村65年了,有亲身体会,不过我家每人只有4一5分田,***设都到家里守着这块田,想要维秩好这个家庭那就是个问题,所以我们老的在家种田,后生就外出打工,这样把家庭搞得比较好一些。
如何助力农村发展?这就靠国家釆取改造农业的有效措施,在农村中要实现田园规范化、机械化、要搞科技发展,这就靠国家规划和实施。
大家好!我叫跃明,头条昵称:要明辩事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许多青壮劳力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离开家乡,到城里打工,以换回丰厚的收入,而留守在家的老年人成了种田的主力军,有些地方由于缺少劳动力,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今人痛心。那么实现“四化”是解决这一问题,助力农村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第一是机械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种田能把大量的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当然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如:适宜机械化种植的土地条件;购买农机的补贴政策;培训熟练的农机操作工等。第二是规模化。目前,农田都分散在各农户手中,要把青壮劳力从一亩三分地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实行土地流转,将分散在各农户手中的土地流转到种田能手手中,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的连片种植。第三是特色化。地方***要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农作物,推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当然要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发生。第三是产业化。种田不是简单的耕种、收获的过程,发展种植业,要做好市场调研,特别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让农民在此过程中自发的参与其中,并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的产业链,从***供应,除草施肥,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各方面加以培植,吸引部分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回归农村,参与到“三农”工作中来,以提高土地面积的产出率。总之,只要我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坚决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农民的事作为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来抓,就一定能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防止农村土地抛荒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