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傈僳族出名的特色?
是服饰特色。僳僳族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已婚妇女则多喜欢头戴珠帽“额勒”。“额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精美头饰。
制作方法是:先选十几个直径约2厘米的白色海贝片,把它们钻出小孔,用线平穿成一个能套住后脑的圆套。海贝圈上半部分的贝片下面系上一个小铜珠,然后再将小铜珠横穿成串。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以脑后海贝串、额前铜珠串为上下两边,以红白两色珊瑚、料珠串为中心的帘式、半月形珠帽,戴在头上正好能将头颅和两侧耳鬓罩住。妇女们戴上“额勒”,头顶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最下端的铜珠,嵌在前额,金光闪闪,给人一种华美、尊贵之感。这是僳僳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心爱之物。
傈僳族群众称一年一度的年节为“阔时”。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过年的时间,因此没有统一、确定的日期,但一般均在夏历十二月初五至次年正月初十这段时期内,即樱桃花开季节。年节期间,习惯上都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并酿制香醇的水酒。
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和粮食丰收,每一家都要将第一臼舂出的籼米粑放少许在桃、梨等果树上;有的地方在吃饭前先盛一小碗让狗吃,据说是表示对狗给人世间带来谷种的回敬。
手抓饭。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福贡、贡山、兰坪4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德宏、楚雄、保山、大理、临沧、普洱等州(市)以及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全国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他们多数与汉、白、彝、纳西等民族相杂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农村常说的“穷柴火,富水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前些年的农村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那时候农村都用柴火灶,煮肉,蒸馍,炸菜,炒茶面。一燒就是十几天,小村里一天到晚炊烟枭枭,香味弥漫。半大孩子们,也都给家里帮忙,主要活计就是燒火,挑水。孩子们过年心切,干什么都新鲜,干起来也特别起劲。自打大人们分派了任务,早早起来就把水缸挑满了水。然后又去抱了两大抱柴禾,堆得灶火前面满满当当。刚要点火,大人们出来制止,让把柴禾抱出去一部分,只剩下当时用的。我一边把柴禾抱走,心里却很疑惑。为什么只让剩一点柴禾呢?大人们的讲解告诉了其中的道理,大人们说,居家过日子,各有各的讲究。比如俗话说“富水缸,穷柴火”,讲得就是挑水和取柴的道理。“富水缸”就是说水缸里的水要随时挑满,因为家里吃喝用都离不开水,遇到急用或来个客人,缸里没水临时到井里去打,一个是来不及,让外人看见让外人也笑话。再说要时着个火什么的,缸里有水也能及时灭火。会不会过日子也看你水缸里水满不满。就是后来有了自来水,有的人家也准备个大水缸,以备急用。说到“穷柴火”,最主要的是从安全考虑,你在灶前堆了大堆柴火,柴火是易燃物,有个火星溅上去,就容易失火。燒柴火要一点一点的取,燒剩下的要记着拿走。这就是“富水缸,穷柴火”的道理。